何建明:如何講好“石榴花開”的故事?
“塔城人民真的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團結在一起,我想把它呈現(xiàn)出來,告訴全世界。這也是我寫《石榴花開》的出發(fā)點?!?022年夏天,著名作家何建明走進被稱為“民族團結沃土”的新疆塔城地區(qū),在采訪并接觸了200多名當?shù)鼐用窈螅x擇通過書寫16個人物故事,展現(xiàn)當下新疆民族團結的真實圖景。近日,“新疆民族團結紀事的時代價值與世界意義——《石榴花開》出版座談會”在北京舉行?;顒咏Y束后,何建明接受《中國新聞》報記者采訪,分享創(chuàng)作背后的故事。
奇妙“名字鏈”的密碼
近五六年,何建明去過4次新疆。為創(chuàng)作長篇報告文學作品《石榴花開》,他第一次踏上位于新疆西北部的塔城地區(qū)。
據(jù)當?shù)卣倬W(wǎng)介紹,塔城地區(qū)總面積10.5萬平方公里,邊境線長540多公里,轄區(qū)內常住人口110.87萬人(含兵團),現(xiàn)常駐有29個民族。長期以來,各民族之間廣泛交往交流交融,涌現(xiàn)出一批全國、自治區(qū)民族團結先進個人和典型,民族團結成為塔城的“金字招牌”。
只有置身其中,才能真切體會到這段“官方介紹”背后有多少鮮活生動的故事。
《石榴花開》第五章的主人公是一位叫“韓蓮·韓兵”的哈薩克族姑娘。何建明曾經被好友、新疆作家艾克拜爾·米吉提“科普”過哈薩克族的取名傳統(tǒng),即一般把父親的名字放在自己名字后面,以示傳承。因此,當眼前的姑娘報出自己名字,直覺告訴何建明,這個名字背后一定有許多有趣的故事,“而且一定是民族團結的故事”。
女孩領著何建明去自己姑姑家做客,這一家人告訴何建明,他們家族從已故的祖父母那一輩算起,有4代共83口人,來自7個民族。“韓”其實是女孩祖母的姓,祖母來自天津楊柳青,再往上數(shù),祖母的爺爺輩還有俄羅斯血統(tǒng)。新中國成立后,祖母和哈薩克族的祖父在塔城扎下了根。因為祖母特別能干,在大家庭里特別有威望,所以家人都自稱“我們老韓家”。他們不會特意強調自己是什么民族,“只知道我們是中華民族!”
“老韓家”每個人的名字都有講究,其中有文化的寓意,有時代的印痕,有希望女兒“不愛紅裝愛武裝”的小小期待,也有祝?!皣遗d旺”的大大愿景……
聽完這一大家子每個人的名字由來,何建明非常感慨,新疆各民族之間能夠凝聚團結,就是有千千萬萬的“老韓家”編織著一張中華民族大團結、愛國又愛黨的社會基礎網(wǎng)。而且,這種民族團結的精神正通過“老韓家”這樣的“名字鏈”,一代又一代地傳承至未來。
“繡”出來的報告文學
“把普通老百姓的故事講好了,就把民族團結的故事講好了?!焙谓髡f,這次創(chuàng)作經歷讓他感受到,要講好民族團結的故事,就得選擇精美的“小故事”,并用“繡花般的功夫”來進行敘事。
何建明書寫的,是近百歲的老媽媽曼熱亞木將一輩子奉獻給三尺講臺,像守護“戈壁荒漠上的綠色苗苗”一樣守護著自己的學生們;是被稱作“臍帶爸爸”的吾哈斯醫(yī)生騎著馬、背著藥箱,在草原上接生了2800多個新生兒,贏得牧民們的信任和愛戴;是來自陜西的“天山老兵”張秋良退伍后帶著新婚妻子回到新疆,在自己守衛(wèi)過的邊陲安家,為7名烈士戰(zhàn)友義務守墓40余年……
讀者看到的,是塔城人的團結一心,是結對幫扶的基層干部和村民“處成了親人”,是來自遼寧的援疆干部、醫(yī)護、教師等“超期服役”……
有網(wǎng)民在社交平臺上留下這樣一句“書評”:“‘民族團結’就4個字,但背后是多少人多少年來的努力??!”
“真正的文學作品,應該進到廣大老百姓的心目中。這是文學、藝術最好的歸宿?!焙谓髡f,報告文學作品可以讓塔城的民族團結故事“走出去”,也能讓更多動人的中國故事“走出去”。
今年2月,《石榴花開》多人有聲劇在學習強國App、塔城市融媒體中心官方抖音賬號等多個平臺上線;5月19日,在北京舉行的《石榴花開》出版座談會上,相關電影改編項目宣告啟動;6月,《石榴花開》英文版將由英國新經典出版社出版發(fā)行……“石榴花開”的故事仍在繼續(xù),也正在通過越來越豐富的傳播方式,被更多人聽見和看見。
[人物簡介]
何建明,1956年生,江蘇蘇州人,中共黨員,中國作家協(xié)會原副主席,現(xiàn)為中國作家協(xié)會報告文學委員會主任,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特聘教授,上海大學中國創(chuàng)意寫作研究院院長。著有《革命者》《雨花臺》《忠誠與背叛》《中國高考報告》《詩在遠方》《國家:2011·中國外交史上的空前行動》《石榴花開:新疆民族團結紀事》等。(完)(《中國新聞》報記者 程小路 實習生 宋珂欣 報道)